14条措施!河北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时间:2025-01-27 01:38:40 出处:百科阅读(143)
中国消费者报石家庄讯(记者李建)为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加快恢复生产生活正常秩序,条措态化扎实做好“六稳”,施河社落实“三包四帮六保五到位”任务,好常加快复工复产、疫情复市复业,防控服务发展帮助解决企业面临的经济困难,5月9日,工作河北省市场监管局出台《关于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若干措施》。条措态化
优化企业登记服务。施河社大力推进企业开办等事项“网上办、好常即时办、疫情联合办、防控服务发展一日办”。经济将电子营业执照作为网上办理企业登记业务的工作合法有效身份证明和电子签名手段,推动电子营业执照跨部门应用。条措态化完善简易注销制度,试点将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纳入简易注销适用范围。
督促减费政策落实。对减免技术服务收费、交通运输收费、征信服务收费、融资担保费用、房屋租金、非居民用气价格、企业用电价格等7类降费降价政策开展检查,促进河北省降费政策落实,保障生产经营者享受政策红利,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推动自贸区发展建设。指导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对所有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按“四扇门”要求分类推进改革,切实解决“准入不准营”问题。在贸易便利化等重点领域,形成一批制度创新成果。
开展质量提升帮扶。深入实施质量提升工程,扎实开展“一十百千万”行动,培树一批质量创新典型,引导千家企业推广导入先进质量管理模式,为万家中小微企业开展质量技术服务,大力推动企业提质增效、复工达产、确保质量。
发挥标准助力作用。围绕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生态环保、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积极鼓励和支持河北省企事业单位主持、参与国际、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制修订。为全省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做好标准查询、标准咨询、标准比对分析、标准化培训等服务工作。深入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标准化+示范试点、系列技术标准创新族、团体标准培优等标准创新工程,积极推动“百城千业万企”对标达标提升行动。
强化知识产权运用。组织实施专利导航项目,辅助创新路线比选,促进企业科学决策。组织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为困难中小企业提供公益咨询、代理援助等服务。深入推动实施商标、地理标志区域品牌培育行动,大力推进商标富农、地理标志兴农、专利技术强农。鼓励有关电商企业和知识产权运营平台等开设地理标志产品线上专区,加大展示推介力度,做好产销对接。进一步健全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制度,依法严厉打击侵犯商标、专利、地理标志、奥林匹克标志违法行为,提升河北省知识产权保护效能。
深化企业融资帮扶。积极引导企业办理股权出质、动产抵押、商标专用权质押、专利权质押登记,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帮助。协调金融资源支持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运用互联网、新媒体等,组织质押融资项目对接,及时发布知识产权投融资服务典型案例。
推动消费扩容提质。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重点提升食品药品、农产品和农资、日用消费品零售、居民生活服务等领域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畅通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渠道,严厉打击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加强对消费者集体诉讼的调查研究,积极开展集体诉讼实践探索。全面推行大型商超线下实体店无理由退货承诺,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实施广告助企发展。推动广告业与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融合对接,组织广告经营者、发布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措施,通过扩大品牌影响,提升企业利用新媒体、新途径销售的知识和能力,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继续组织开展好公益广告扶贫活动,助力脱贫攻坚。
做好出口认证帮扶。引导全省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向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具备相关资质的认证机构申请国外有关认证,对有国外认证需求的企业进行一对一帮扶。
支持引导扩大就业。运用线上线下方式,宣传引导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迅速启动吸纳就业政策。加强与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沟通协调,充分利用高校毕业生就业季,组织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有针对性地吸纳优秀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推动“先上岗、再考证”政策落实,在举办专利代理师资格考前培训时,减免应届毕业生各项培训费用。
提升合同执行质量。突出房地产、汽车销售服务、供水、供热、洗涤、电信、银行和电子商务等行业,依法查处利用合同格式条款侵害消费者权益违法行为。开展对不公平合同格式条款征集、点评和“十佳典型”案例评选活动,扩大社会影响,促进社会共治。大力开展合同兴企、合同帮企活动,制定推行一批合同示范文本,规范双方当事人签约行为,增强履约意识,保护企业合法权益。
营造公平竞争秩序。清理和废除2019年12月31日前制定和实施的所有妨碍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政策措施,加快清理与企业性质挂钩的行业准入、资质标准、产业补贴等违反公平竞争审查标准、影响企业复工复产的规定和做法。
推行包容审慎监管。除处理投诉举报、大数据监测、转办交办或上级部门有特殊要求的以外,对市场主体的监督检查通过“双随机”抽查的方式进行,减少对市场主体正常经营活动的干扰。除涉及人身、财产安全、公共安全等领域外,对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领域和一般投资经营行为,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执法。
责任编辑: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