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美景 品美食 购特产 乡村旅游人气旺
时间:2025-01-27 14:02:07 出处:热点阅读(143)
5月7日晚,看美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大山里的景品‘新钱景’”播出,镜头聚焦石棉县栗子坪彝族乡孟获村,美食讲解了该村如何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购特让村民脱贫致富的产乡村旅故事。
不仅是游人石棉县孟获村。近年来,气旺我市各地的看美乡村旅游也日渐红火,尤其是景品今年“五一”假期,乡村休闲游就深受游人追捧。美食
“川西药谷·禾茂田园”美景
乡村旅游 唤醒田园沉睡资源
5月5日,购特记者沿雅西高速公来到了石棉县孟获城景区。产乡村旅
在孟获城景区入口处便是游人石棉县栗子坪彝族乡孟获村,相比几年前,气旺这里目前建起了崭新的看美房屋,村民们也开办起民宿、餐饮等,一幅美丽兴旺的乡村画面展现在游人眼前。
“出示健康码、景区内请勿用火……”在景区工作人员提醒下,游客们沿着美观的乡村道路一路前行,来到景区内观赏草甸、烽火台、红石滩等景点。
当日,尽管空中下着小雨,但景区里依旧有许多游客游玩拍照。不少游客表示,这几年孟获城景区变化很大,不仅道路修好了,还建起了公厕,并配套了观光车。值得一提的是,此地还新增了雅西高速公路的上、下站口,让大家的出行更方便了。此外,孟获村的房屋也别具特色,游人可寻找心仪民宿住下,而后再慢慢游玩。
石棉县因地制宜,在积极融入全省“大成都”“大熊猫”“大香格里拉”等旅游大环线和雅攀旅游经济带的大背景下,依托孟获城景区开发,以“公司+旅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文化旅游扶贫模式,通过旅游资产(房屋出租)增收带动、就业务工收入带动、文化旅游商品收入带动,实现22户昔日脱贫户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全覆盖。脱贫户文化旅游增收共计448500元,脱贫户文化旅游人均纯收入增加4440元,占本村困难人口人均纯收入的68%,让脱贫户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尝到“甜头”。
在“五一”假期内,位于我市芦山县的“川西药谷·禾茂田园”处,也出现了人潮涌动的场面。游客在这里可以乘坐田园小火车,打卡月季园、蝴蝶馆,还能玩绳网蹦床等游戏。据了解,“五一”假期,当地接待游客量达3万余人次,收入20万元左右。“主要游客来自成都和雅安周边。”“川西药谷·禾茂田园”相关负责人说。
“川西药谷·禾茂田园”有此热闹景象,还要得益于芦山县飞仙关镇凤禾村禾茂组的“蝶变”。这里以往是个交通闭塞,甚而被人们遗忘的地方。后来,当地修通了道路,修建了生态农庄,村民们在家门口售卖瓜果蔬菜,当地经济也得以持续发展。
在这个“五一”假期,除了上述两个地方外,名山区红草坪、上善若水农耕体验园、中国至美茶园绿道,以及雨城区上里古镇等地的乡村休闲游,都受到了游客追捧。
游客在石棉县孟获城景区游玩
深入调研 探索乡村发展路径
近年来,随着我市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如何做好“后半篇”文章,继而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呢?对此,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一直在思考和行动。
今年3月中下旬,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副局长孟水明带队,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资源开发科、规划指导科组成调研组,对名山区银木村和海棠村、芦山县飞仙关镇、宝兴县硗碛藏寨、石棉县安顺村和孟获村开展专题调研。通过实地走访,并与民宿业主、乡村旅游景区负责人等进行座谈交流,收集了意见建议,发现了存在问题,为做好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以及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调研总体情况来看,近年来,我市各地始终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决胜脱贫攻坚和推进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有效推动旅游和其他业态融合发展,形成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浓厚氛围,有力带动了我市乡镇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截至目前,我市共有2个天府旅游名镇(省级特色文旅小镇):雨城区上里古镇、石棉县安顺场镇;5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芦山县龙门乡青龙场村、名山区万古镇红草村(红草坪)、雨城区草坝镇塘坝村、汉源县九襄镇三强村、名山区中峰镇海棠村;5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雨城区碧峰峡镇碧峰村、雨城区上里镇五家村、石棉县安顺场镇安顺村、宝兴县穆坪镇雪山村、荥经县龙苍沟镇发展村。星级农家乐213家。乡村A级旅游景区28家。省级中小学研学实践基地2个(芦山围塔漏斗—龙门溶洞研学旅行实践基地、石棉王岗坪)。此外,我市蒙顶山红军百丈关战役纪念馆、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馆等7家单位,还被评为四川省中小学红色教育研学实践基地。
今年“五一”假期前,我市在调研基础上,结合当下乡村旅游资源,多举措对外宣传乡村旅游。我市开展红色旅游线路及优惠政策专场推介会;举办四川省“重走长征路·奋进新征程”红色旅游年启动仪式;推出踏青赏花采摘、上里民俗体验、第二届郁金香文化旅游节等特色主题活动;在天全县红军村举行“雅安味道·二郎山旅游美食论坛”活动等,有力助推了“五一”假期内乡村旅游发展。
在未来,我市乡村旅游该如何进一步发展?
通过此次调研,我市提出了对策建议,那就是分别在乡村旅游管理体制、乡村旅游产业布局、旅游硬件设施建设、旅游产品提升工程、乡村旅游人才培训、乡村旅游政策支持保障等方面下功夫,以此助力乡村旅游更好发展。
本报记者 戴富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