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克用:基本养老金投资规模低于预期,设立保底不利基金长期增值
时间:2025-01-27 01:40:39 出处:探索阅读(143)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养老金投资运营和保值增值一直是长期外界关注的焦点。早在2015年,增值人社部就曾表示,董克低于我国可纳入投资的用基预期养老金在2万亿左右。此后,本养保底不利多家媒体也报道称,老金未来一两年内,投资基本养老金可投资运营规模可达2万亿元以上。
但就目前看来,养老金开始委托投资的进度与之前预期仍有着差距。
“尽管我们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到我们去年年底结余4.3万亿人民币,但是,预计最终投资规模就在1万亿左右。”近日,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董克用在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2018)》发布会暨中国养老金融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上表示,基本养老金的保底收益模式不利于基金的长期增值。
可供投资增长空间不大
基本养老金投资规模低于预期,究其原因,董克用给出了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各地留存保障日常待遇支付的规模较大。以江苏省为例,江苏省明确委托投资的基本养老金在留足12个月备付期后,才进行委托。从全国来看,截至2017年底,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规模4.39万亿元。根据2017年全年支付3.81万亿的规模,总结余一共可支付14个月。
如果都按照留足12个月的方式进行委托,那么只能有6260亿元可供投资,说明增长空间不大,已经趋近饱和。
二是尚未委托的地区资金体量有限。目前已经签署委托投资管理合同的14个地区加上此前已经委托的广东省,2016年基本养老金结余规模合计达到2.98万亿,占到当年全国基本养老金总结余的80%以上。其他16个尚未委托的地区基金结余合计仅为7327亿元,即便进行委托,规模也不会很大。
可见,基本养老金未来的投资运营增量空间已经比较有限,主要来源可能还是目前已经委托的15个地区进一步追加委托。
就此,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从保险行业角度出发,指出保险业是养老金融和养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保险机构本身是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型机构,在资产端可通过对养老产业和养老服务业的投资来加强民生建设,在负债端可通过各类保险产品为国民提供医、养、健等领域的风险保障和服务上的便利。另一方面,保险行业资产配置的特点和特性和保险资产配置的理念和文化也有助于保险业积极参与到养老金管理之中。他提出,各行业应加大创新力度、加强沟通合作,共同推动我国养老金融体系建设。
设立保底不利于基金保值增值
“另外一个判断,已经委托资金采取保底保收益的模式是不利于基金长期增值的,我们现在的投资运营管理期限5年,采取保底保收益投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相应的资产配制必须以合同期为主,但是,投资趋于保本是牺牲了可能获得的收益来确保了安全,这样来做不利于我们委托资金的保值增值和不断壮大。”董克用表示,就目前来看,我国各个省在委托之前已经留足了支付,而且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属于现收现付,12个月的余额支付已经考虑了支付的需要,所以,在一个合同期内就需要赎回的可能性不太,因此,这部分资金拥有比较强的风险容忍度,可以承受短期市场波动,可以适应更长的合同期和考核周期,实现更好的收益。
以全国社保基金为例,全国社保基金并未设立保底保收益的投资政策,但是从成立至今,平均年化收益率达到8.44%,实现了良好回报。因此,董克用呼吁各省区和地方,兼顾养老金的安全性和收益性,着眼长期改变保底保收益模式,充分发挥养老金长期属性,长期运作长期考核。
就此,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主旨发言时表示,全球未来的老龄化形式更为严峻,在此背景下应当积极推动短钱向长钱的转变,以保持国家长期金融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培育全民的长钱意识。
同时,在短钱向长钱转发方式问题上,党俊武副主任认为,我们应做好中长期规划和研究工作,积极推动养老金融教育。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陈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