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校企合作 助推产教融合
时间:2025-01-27 13:21:47 出处:百科阅读(143)
9月5日,深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大健康职业教育产教协同育人联盟成立大会暨大健康产教协同发展论坛在雅职院实训与服务中心学术报告厅举行,校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大健康职业教育产教协同育人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正式成立。合作会上,助推大健康产业研究院揭牌成立,产教并举办大健康产教协同发展论坛。融合
联盟成立后将推动成渝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深化推动健康服务行业产教融合发展,校企成为支撑成渝地区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合作新引擎,为健康川渝、助推健康中国作出贡献。产教
紧密合作
推进产教融合发展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大健康职业教育产教协同育人联盟由雅职院、融合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深化成都市健康服务业商会、校企重庆市三美品牌促进会共同发起成立。合作据悉,目前成员单位70家,由成渝两地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组成。
联盟成立后,将进一步加强区域职业院校与相关行业、企业的合作,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推动大健康职业教育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大健康产业领域的发展。
这是职业院校与相关企(事)行业在技能人才培养、校企协同方面的又一力举,更是在资源上的互补与共享。
职业学院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企业要积极融入职业教育,联盟为此提供了平台,并将通过创新工作模式和运行机制,构建产教深度合作。
雅职院紧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历史发展机遇,发挥现代职业教育优势,发挥学校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双主体作用,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作为发起方之一,雅职院将以平台和项目为载体,合力推进联盟健康发展。同时,联合各成员单位不断创新探索,将联盟打造成可示范、有影响力的产教融合创新协同发展的亮丽名片,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的实施贡献职业教育的智慧与力量。
近年来,雅安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积极发展健康医养、生态游养、运动体养、静心禅养、食疗药养等覆盖全生命周期、全方位、全人群的康养全产业链,推动养老、养生、养心和医疗、文化、体育、旅游等多业态深度融合发展,打造全国首批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建设的“雅安样板”。
联盟的成立凸显了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携手,在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社会担当,标志着将进一步掀开各方交流合作的新篇章,空间广阔、前景美好、未来可期。
未来,联盟将以具体合作项目为切入点,加快联盟内部产教融合,建立联盟内合作资源库,形成创新式的大健康职业教育产教协同育人模式,培养一批集技术创新、改革、教科研、生产于一体的技术师资队伍,成立数个切实服务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数十家特色化共享型实习实训基地,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型企业的认定与申报,形成以教科研促生产和以生产促教改的新局面,努力将联盟建设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服务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有特色的创新协同发展与产教融合基地。
立足根本
多领域纵深合作
当前,健康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健康”正在从传统意义上的医疗医药概念,跨入多维度、多产业协同的“生态健康”时代,如何协同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是雅职院一直思考的问题。
此次联盟成立,将以构建行业融入式人才培养模式为举措,充分发挥联盟企(事)行业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向纵深发展,将行业需求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将产业环节与课程开发相结合、将岗位技能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校企加强合作,建立积极的、开放的人才培养、实践实习、学生就业体系。
“借助联盟平台共享机制,构筑高素质专业化‘双师型’教师队伍。”据雅职院相关人员介绍,联盟成立后,将共建行业专家指导库与教师培训基地,为企业专家深度参与相关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教材等教学资源开发提供有效途径,促进岗位链与教学链深度对接,引导职业学校聘请企业能工巧匠担任专兼职教师。实行校内专业教师定期行业轮训制度,选拔优秀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培训和工作实践,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和操作能力。
为解决面向产业发展的核心共性问题,将依托联盟内校企间互信、团结、协作的发展原则,针对大健康产业发展中的洼地,联合共建产教协同创新中心,为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持,助力产业结构调整、技术攻关、创新创业、项目孵化、成果转化等提供持续的支撑和引领功能。
同时,利用联盟互利共赢合作方式,创建行业特色鲜明的多种实习实训新模式和“训、赛、创、服”一体化共享型实习实训基地,把课堂搬进企业,以企业所需技能为中心进行现场教学,在推动产教融合与社会服务中拓展实习项目,联盟企业优先选聘实习生,抓实习促就业。
人才培养、实践实习、学生就业、教学改革、师资建设、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创新创业……联盟的成立将在诸多领域开展合作。
联盟成立后将通过互通走访、专题调研等方式,形成联盟内单位合作机制,以创新订单式人才培养、校企“双师型”师资库建设、产业发展技术需求、创新成果孵化与转化等方面合作为突破口,实现联盟内数个产教融合典型项目落地,探索建立产教融合“学校侧”与“企业侧”的合作新机制,实现联盟产教融合深度互信与合作。
本报记者 郑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