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绿色屏障 打造金山银山——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十周年
时间:2025-01-16 21:59:34 出处:时尚阅读(143)
三五成群的筑牢止天狍子、野猪在广袤的绿色林海雪原恣意驰骋;品类丰富的蓝莓、白桦树汁等林下产品加工车间忙得热火朝天;放下斧锯的屏障林区职工直播带货、办起农家乐……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生态兴、打造点国产业旺、金山江重生活美,银山有林焕发出勃勃生机。黑龙
今年4月1日,区全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迎来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十周年。面停十年来,然林当地龙江森工集团、商业伊春森工集团、性采大兴安岭集团锚定资源增长、伐周林业增效、筑牢止天职工增收三大目标,绿色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筑牢北疆绿色屏障,端起“生态饭碗”,收获“金山银山”。
厚植“生态底色”,莽莽林海重焕生机
走进伊春森工集团五营国家森林公园,观松大道两侧的红松巍然耸立,林间草木茂盛,不时传来阵阵鸟鸣。登上观涛塔,一望无际的林海令人陶醉。
“随着森林管护持续加强,这里的红松长得越发粗壮,有些一个人都抱不过来。”五营国家森林公园经理助理崔健华说,“因为及时停伐才留住了这些宝贝”。
在伊春市丰林县,五营国家森林公园经理助理崔健华伸展手臂试着抱住一棵红松(2024年3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在几十年的开采历史中,超6亿立方米木材从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发往各地,支援全国经济建设。然而由于长期高强度采伐,这片林区森林资源大幅减少,一度陷入“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境地。
2014年,这片全国最大国有林区全面“禁伐”,林区生态由此出现转机。
“从前是树木一条条,现在是林子一片片。”大兴安岭集团塔河林业局瞭望员李春梅说,近些年眼看着林子越长越高,野生动物也越来越多。
沿着松嫩平原一路向北,汽车驶入大兴安岭林区,不时有猞猁、野鸡等动物在林间道路上穿过,留下密密麻麻的脚印。
森林茂密了,野生动物更愿意“回家”。黑龙江省小兴安岭野生动物救护繁育研究中心主任崔岩说,随着生态环境向好,野生动物栖息地破碎化、自然保护区孤岛化等问题逐步化解,就连东北虎都频繁“现身”。
全面停伐以来,东北虎在这一区域活动范围逐步扩大,仅龙江森工集团施业区内的活动范围就由原来的9个林业局扩大至14个,大、小兴安岭也时隔多年之后再次发现野生东北虎。
“老虎处于食物链顶端,对栖息地条件要求极高。”东北林业大学教授、国家林草局猫科动物研究中心主任张明海表示,东北虎频繁出现,说明这里能给它们提供大量食物,也证明林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恢复。
狍子跑进市中心“逛街”、黄喉貂到厨房“偷走”刚从冰箱拿出来的肉……近几年,人们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明显提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正在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徐徐展开。
“以前造林重数量,现在更重质量。”捧着翠绿的小树苗,大兴安岭集团图强林业局中心苗圃主任纪东亮说:“这是用轻基质杯培育的,能大大提升成活率,今春已备好200万株幼苗,再暖和点就进山造林。”
大兴安岭集团图强林业局中心苗圃主任纪东亮展示培育的西伯利亚红松苗(2024年3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益宸 摄
十年来,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依托停、管、抚、造等多项措施保护大森林。
林地面积增至2162万公顷、森林蓄积量达21.58亿立方米、陆生野生动物达到500种左右……经过长期休养生息和林业人的悉心抚育,中国北方最大森林屏障得以重筑,莽莽林海中再现勃勃生机。
伊春市上甘岭溪水国家森林公园景色(无人机照片,2021年6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做强“生态产业”,双轮驱动林区转型
停伐前,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走的是单一消耗资源的木材生产和加工之路。
十年后,依托绿水青山,林区旅游和林下经济等生态产业遍地开花。
每年夏季都是林区旅游旺季。“南方骄阳似火,但那里天气凉爽、空气清新。”即便过去小半年,回忆起龙江第一湾景区,游客石女士仍啧啧称赞。
如今的大兴安岭,林子密了,人气也旺了。“春节前后游客就没断过。”大兴安岭图强生态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安石春说,十年来,游客数量翻了8倍左右,景区收入也从全年几万元提高至1350多万元。
湛蓝的天空下,列车穿过小兴安岭腹地,带领乘客穿越林海,体验“林都”伊春深度游……这就是2023年爆火的“林都号”旅游列车。
这是小兴安岭腹地的森林(无人机照片,2021年6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不仅外观上将红松、山石、雪花巧妙融合,列车内还设有酒吧、茶室、娱乐车厢。”列车服务管家林红玉说,跟随列车,可以将小兴安岭的森林盛景尽收眼底。
伊春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栾林说,去年当地接待游客1567.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4.2亿元,同比增长均超过50%。
夏有凉风冬有雪。东北大秧歌、篝火晚会、雪野蹦迪……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下,无数游人在中国雪乡感受冰情雪韵的魅力。
游客在龙江森工集团大海林林业局有限公司雪乡景区游玩、拍照(2022年12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以前,雪是这里的灾。雪乡所在的双峰林场因为雪大,木材外运困难,人们常望着漫天大雪愁眉不展。
停伐后,原生态的雪景吸引了摄影爱好者和游客的目光。林区人抓住机遇,打造出驰名中外的雪乡景区。
“森林里的景色,对林区职工来说就是一笔财富。”民宿老板潘德国说。在刚刚过去的冰雪旅游季,雪乡共接待游客130.9万人次,比历史最高水平增长62%以上。
不止旅游,借助丰富的森林资源,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的蓝莓酒、桦树汁等一系列林产品走入市场。
在伊春森工电子商务产业园,电商主播直播售卖桦树汁(2024年3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第一次喝用蓝莓酿的酒,味道香醇。”来自福建的游客,在大兴安岭集团阿木尔林业局北极岛景区内品尝过当地酿造的蓝莓酒后赞不绝口。林业局产业发展科科长穆臣伟说:“我们成立了集采摘、加工、观光于一体的北极冰蓝莓酒庄,去年完成销售收入约400万元。”
走进伊春桦肽生物药业有限公司车间,桦树汁发酵的香气扑鼻而来。“桦树汁是从白桦树中提取出来的无色或微带淡黄色的透明液体,现在是生产旺季,正在进行桦树汁饮品灌装。”公司总经理胡子涵说,公司已研发出桦树汁饮料、面膜等一系列产品,去年产值5000万元左右。
近年来,黑龙江三大重点国有林区贯彻“向森林要食物”理念,重点发展小浆果、桦树汁和中药材生产等一大批生态产业,加速提升林区绿色生产力。
端牢“生态饭碗”,职工生活蒸蒸日上
停伐后,数万名林业工人放下斧锯,很多砍树人变成了护林人,王凯就是其中之一。
“现在依旧每天上山,但工作是紧盯森林火险和盗采盗伐。”龙江森工集团卫星林场护林员王凯说,“虽然不伐木,但收入反而增长了,这片林子就是我的饭碗。”
同为卫星林场职工的潘德国曾是一名运木材的拖拉机手,随着林场采伐量逐步减少,他和爱人建起民宿,如今生意有声有色。“一个冬天挣的钱,赶上过去运木材一年的收入了。”潘德国说。
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大力推动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带动职工增收致富。
谈及十年来的生活变迁,阿木尔林业局林场职工孙立森告诉记者,工资翻了一倍都不止,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以前在山上睡觉都冻脑袋,现在有了暖和的砖房,冰箱、彩电也一应俱全。”
“身边不少老朋友都吃上了‘生态饭’。”孙立森说,工作之余,不少职工开起了农家乐,当上了导游,还有的搞直播带货。
生态恢复引得游客纷至沓来,管护站成了人们的落脚点。
“游客尝了我们的特产后都想买,我就帮大伙把采山带回的林产品一起销售出去。”阿木尔林业局龙河管护站管护员何喜艳说,林业局还给职工免费培训、购置直播设备,“现在靠着直播售卖林产品每年能增收2万多元”。
何喜艳在阿木尔林业局龙河林场龙河管护站内展示当地特产(2024年3月18日摄)。曾依托伐木养家糊口的何喜艳,停伐后在阿木尔林业局龙河林场龙河管护站工作。新华社记者 陈益宸 摄
多年前,伊春森工集团退休职工刘养顺与妻子仅靠退休金维持生活,自从2016年开办了农家乐,家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从起初的10张桌,到现在的18张桌,年接待游客上万人,增收十几万元。”刘养顺说,旅游收入让一家人的精神面貌有了新变化,越来越有干劲了。
在伊春市友好区,伊春森工集团退休职工刘养顺在自家农家乐中摘取辣椒(2024年3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再攒几年钱,想给民宿房间升级一下,让游客体验更好。”“有时间想去周边林场走走,挖掘点好产品,带动更多职工增收。”“今年准备把隔壁的菜园租过来,游客就爱吃自家种的青菜。”……
广袤林海,踏实肯干的林区人满怀憧憬,正一步一个脚印,筑牢北疆生态安全屏障,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
文字记者:熊言豪、管建涛、陈益宸、徐凯鑫、王君宝、董宝森
视频记者:何山、王鹤、吴悠
海报设计:姜子涵
编辑:郝静、徐金泉、徐亮、钱一、刘勇贞、姜子炜、胡碧霞
统筹:曹江涛、王洁
下一篇: 新标之夜,冠 军荣 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