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玉米大豆产业化试点继续扩大,种业龙头企业机会来了
时间:2025-01-17 01:16:26 出处:焦点阅读(143)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悦 徐芸茜 北京报道
一年之计在于春,豆产当下各地的试点春耕备耕工作正陆续展开。
事实上,继续机粮食生产工作一直受到中央高度重视。企业2月21日,转基种业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因玉业化《关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指出,坚持把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作为头等大事。豆产
为此,农业农村部将抓紧抓好粮食和农业生产,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从全力以赴夺取粮食丰收、加力扩种大豆油、提升生猪等畜产品供给能力、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统筹抓好蔬菜和棉糖胶等生产、推动高水平农业对外开放等方面继续发力。
“农业是我国立国的根本,粮食事关国运民生。我国作为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端稳端牢‘中国饭碗’,必须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农业生产主要依靠种子,种子是决定作物产量的内因,肥料、水土等都是外因,能不能增产、品质好不好,最终是靠种子这个内因决定的。”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县域经济发展合作服务中台工作委员会秘书长袁帅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民生证券方面表示,按照目前的政策流程以及企业的先期品种储备,国内首批商业化转基因玉米种子仅差临门一脚,随着玉米春播的临近,预计转基因种子将在今年一季度正式实现市场化流通。前期储备优质种子品种的龙头企业将更有望首批销售,并在未来集中度提升过程中获取较大的市场份额,比如隆平高科、登海种业等。
坚持扩种大豆油料
我国是大豆的进口大国和消费大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肉蛋奶需求增加,对于豆粕等饲料和食用油的需求持续提升。
《意见》要求加力扩种大豆油料,深入推进国家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将大豆、油料面积下达各省份,并纳入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内容,千方百计稳定大豆面积、力争有所增加。
事实上,回顾2022年,在“扩大豆”的政策主导下,我国大豆播种面积达到了10243千公顷,比上年度增加了1843千公顷,增长率为21.7%;大豆总产量达到2029万吨,比上年度增加了389万吨,增幅为23.7%。大豆扩种成效超出预期,自给率提升了3个百分点。
袁帅指出,目前玉米、大豆本来种植面积高度重合,相互较量吃紧,当前正逢春耕备耕的关键期,2023年政策方向将引导农户的种植选择,今年遵循“两稳两扩两提”原则——“稳面积、稳产量”“扩大豆、扩油料”“提单产、提自给率”,大豆仍是重点扶持对象,考虑到今年大豆继续扩种增产,而玉米又不可减少,所以玉米行情要关注和维持稳定,在国内产量与进口数量、还有市场价格调控上,要控制平衡稳定。
《意见》要求,合理设定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标准,实施好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试点,在东北地区大力推广粮豆轮作、适度开展稻改豆等;稳定西北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实施规模,扩大西南、黄淮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推广面积;在新疆次宜棉区推广棉豆轮作,发展小麦大豆隔年轮作;稳步开发盐碱地、整治撂荒地种植大豆。
与此同时,在加快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方面,《意见》指出将进一步扩大转基因玉米大豆产业化应用试点范围,依法加强监管。
“进一步扩大应用试点范围是建立在过往试点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标志着我国的转基因大豆、玉米产业化试种迈开了历史性的前行步伐。同时,这也是是加快生物育种产业化也是我国在转基因领域参与全球竞争的主要途径和必要步伐。”袁帅说。
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民以食为天,农以种为基,种子便是农业的“芯片”。
据了解,我国持证种企约6400家,其中约82%为销售企业,同质化严重、行业集中度低;且我国种业产业链研发、生产、推广和销售实施主体不同,条块分割的格局难以促进产业链良性循环。目前,虽然水稻、小麦两大口粮及一些特有品种在育种技术上有优势,但商业育种能力弱,缺少核心品种。
近年来,种业振兴问题一直被备受关注,中央多次释放支持种业发展强烈信号,带动了行业景气度上涨。而此次《意见》再次提出,将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并将加快资源普查。全面完成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加快国家畜禽和水产种质资源库建设,构建开放协作、共享应用的种质资源精准鉴定评价机制。
袁帅指出,农业要强,种业必须强。而推行种业振兴必然将带动生物技术和相关领域企业的发展,但解决种业“卡脖子”的问题并非朝夕之功,解决创新活力问题,就要建立起有利于高效创新的机制,调动更多社会资源参与其中,育种不能像以前那样仅仅依靠科研单位,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作用,鼓励企业投入,同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高整个社会的创新活力。我国种子产业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意见》提出,要推进育种创新;全面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强化政策扶持,加强国家种业基地建设;深入开展种业企业扶优行动;开展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推动实施种子质量认证。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