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大亨净资产真的缩水八成?
时间:2025-01-26 15:30:53 出处:探索阅读(143)
最近国庆假期,闲暇之余看到一篇彭博社的大亨的缩报道,该报道英文原标题如果直白的净资翻译过来是:中国运河富商2015年净资产损失最多。
整篇报道的逻辑大概是,由于股市大跌,运河中国一个上市公司的大亨的缩董事长,净资产缩水幅度全球最大,净资而他个人旗下另外一个开发尼加拉瓜运河的水成项目,恐怕资金也会短缺。运河可是大亨的缩笔者搜索了一下运河项目、王靖和上市公司信威集团的净资相关资料。仔细一想,水成这条外电转内销的运河新闻,值得探讨。大亨的缩
股票价值=个人净资产?
首先,这算是彭博一直推崇的数据新闻,但新闻里唯一提到的数据就是股票价格,也就是以下这几句话:“股价6月份最高点时个人净资产达102亿美元,目前只有11亿美元;王靖拥有A股上市公司信威集团35%的股份,其股价与A股都经历了今年夏天的大幅下跌;信威股票今年的跌幅超57%。今年7月王靖曾抵押价值24亿美元的信威股票,现在这些股票均不计入其财富净值;2015年王靖的净资产缩水了84%。”
公开资料显示,信威集团股价最高点的股价为67.98元,王靖持有股数为10.11亿股,占比为34.58%,市值最高时王靖先生的财产中,仅信威集团股票的市值就为108亿美元,此数据本身算的就不准确。
股票缩水57%,但是净资产却缩水84%,明显不合逻辑。因为王靖先生抵押了信威的股票,但是该部分抵押所融入的资金的用途记者并未深入研究,而直接将其从资产净值中扣除,这一计算方式无论从何种角度看都是不合理的。
另外,这种“股票资产=个人净资产”的逻辑思维计算法显然不严谨,个人的净资产应当包括了资产减去债务,这位记者首先连资产都没有算清楚,更遑论对于债务情况的搜集,以此数据来说明净资产,实在是非常无力。同时记者又故意混淆“抵押”和“负债”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实在是让人不得不去思考究竟是作者的基本专业水准的缺失,还是有意误导公众观点。
更可悲的是,国内个别媒体也没搞明白彭博的84%怎么算的,有媒体的中文标题说三个月缩水了84%,还有中文媒体简单粗暴地算出来一个缩水90%。外电就没说明白,国内网站再简单粗暴地耸人听闻,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难免受到扭曲。
人为制造因果关系?
除了算账的事,这篇报道的行文逻辑也有问题。
笔者查了一下信威和运河项目的关系,信威集团作为上市公司,和运河项目公司HKND(香尼公司)资金上是相互独立的,没有任何的隶属关系和关联业务。
笔者还搜索了有关运河的报道,似乎此前有西方媒体报道称运河的修建将把一个名为杜勒的尼加拉瓜小镇从地图上抹去。而事实上,为了保护环境,运河的设计线路将绕开杜勒镇中心。新华社的报道中说,后来这家西方媒体的编辑在核实后,迅速播发了澄清稿。从这个事情也可以看出,对于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拿到的国际项目,一些西方媒体或多或少抱有误解、成见,带着有色眼镜去看中国企业,甚至是持有不经调查先入为主的偏见。而这种偏见也带入了彭博的这篇报道。
彭博的报道中关于个人净资产计算时片字不提王靖运河公司的资产以及其他项目资产,而只是单纯地计算股票资产。但是到了文章的后半段,在谈到王靖股票资产缩水的影响时,却把运河项目拿来说事,只口不提信威集团股票下跌的原因和业绩情况,似乎报道本身就是直奔运河项目而去的。
毕竟,今年同时期,马云先生间接持有的恒生电子股票也从179元的高点跌落到如今的40多元,但是这是否就意味着马云先生的阿里巴巴公司做不下去,这个逻辑大家还是轻而易举能够想明白的。
而此次彭博关于财富缩水的报道,拿信威股票的涨跌来质疑运河资金的问题,真有种答非所问的感觉,虽然哲学上讲,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但是一篇报道也不能随意创造因果关系不是。
而回看一下以往有关富豪资产变化的报道,很多都存在该报道的问题,数据来源少、数据分析不严谨、偷换概念,甚至随意制造因果关系等。但是在中国的商业环境和舆论环境中,富人对自己拥有的财富不澄清不辩驳的态度,反而助长了很多媒体打着财富榜招摇过市。
目前看来,国内媒体尤其是财经媒体的编辑,在编译和转载国外媒体报道时,不能一味地以为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不经核实不做逻辑推理而添油加醋之后转载。(来源:自由撰稿人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