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月来高点!3月制造业PMI超预期回升
时间:2025-01-17 00:00:45 出处:休闲阅读(143)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这个3月,月制预期我国供需关系进一步修复。造业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回升3月份,个月高点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8%,月制预期比上月上升1.7个百分点,造业为6个月来首次高于临界点,超出市场普遍预期。
“随着企业春节后加快复工复产,市场活跃度提升。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5个位于扩张区间,比上月增加10个,制造业景气面明显扩大。”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表示。
红塔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从数据来看,产需双双回暖,供需关系进一步修复,3月份制造业PMI指数在连续低位运行后回到扩张区间,非制造业PMI指数为53%,较上月上升1.6个百分点。
“除季节性因素影响之外,更反映出我国经济景气水平回升。”李奇霖表示。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也表示,当前,“周期”力量结合财政 “发力”,有利于2024年经济表现。当前,国内库存水平则处于历史低位、下探空间相对有限,加之政策支持,2024年经济表现大概率较2023年会有所改善。
制造业整体向好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衡量制造业产需景气水平的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2.2%和53.0%,比上月上升2.4和4.0个百分点;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分别为51.3%和50.4%,比上月上升5.0和4.0个百分点,均升至扩张区间,分别结束了连续5个月和连续11个月运行在荣枯线以下的状态,显示春节后制造业进出口景气度回升。
一个亮点是,新订单和新出口订单指数的环比上行幅度均高于生产指数。
“3月份产需水平回升幅度好于季节性均值,春节分布相近的2016、2018、2019、2021年3月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新出口分别环比平均上升1.9、1.4、1.7个百分点。”李奇霖表示。
同时,在生产和市场需求回升的带动下,制造业企业采购活动明显增加。“3月,内、外需均有明显回升,新出口、进口订单指数带动采购量指数大幅回升4.7个百分点至52.7%,比上月上升4.7个百分点。制造业库存边际回补,产成品库存指数上升1个百分点至48.9%。”赵伟表示。
此外,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5.6%,比上月上升1.4个百分点,升至较高景气区间,表明企业对近期市场发展信心增强。
从行业看,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电气机械器材等行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均位于60.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企业对行业发展更为乐观。
“从不同类型企业来看,高技术制造业、消费品行业、装备制造业PMI分别为53.9%、51.8%和51.6%,比上月上升3.1、1.8和2.1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PMI虽仍处在收缩区间,为49.1%,但环比大幅改善,上升1.2个百分点。”李奇霖表示。
不过,李奇霖提醒,3月份供需关系虽有修复,但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仍面临一些突出问题,比如统计局指出反映行业竞争加剧、市场需求不足的企业比重仍然较高。在生产经营预期好转推动企业扩大采购生产的背景下,须要提防需求反复波动使库存回踩情景再次出现。
政策有望拉动建筑业回暖
非制造业PMI方面,3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0%,比上月上升1.6个百分点。 服务业中,与企业生产密切相关的行业生产经营较为活跃,其中邮政、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货币金融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60.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业务总量增长较快;批发、铁路运输、租赁及商务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53.0%及以上,景气水平不同程度回升。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气候转暖和节后集中开工,各地建筑工程施工进度加快,带动行业景气度提升,带动非制造业PMI整体上行。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6.2%,比上月上升2.7个百分点。其中,土木工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9.8%。
“建筑业PMI边际上升2.7个百分点至56.2%,带动非制造业PMI整体回升1.6个百分点至53%。建筑业PMI中,主要是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上涨3.5个百分点至59.2%、新订单指数上行0.9个百分点至48.2%。当前,年初一般财政支出已前置发力、支出进度15.3%,支出进度创近十年新高;往后看,财政‘余粮’明显增长,配合PSL等‘准财政’工具,2024年财政支出力度不必悲观。”赵伟表示。
“在各项推动发展、提振信心的政策落地生效,以及节后企业加快复工复产的推动下,3月份制造业和非制造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明显加快,同时对未来的预期改善。除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会持续之外,内需回暖对供需关系的修复也值得期待。不过,基建和地产领域仍需财政政策积极发力。”李奇霖表示。
对于二季度,市场人士表示,当前政策支持经济发展力度进一步加大,加上经济自身的韧性也将继续发挥,消费市场进一步恢复向好,有助于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